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M湖说法正确的是
A.M湖是内流湖
B.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
C.M湖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与之形成对跖点的地点位于东半球
【小题2】①、②、③三地气候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07 01:3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早在1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洪堡就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右,因此洪堡提出了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理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青藏高原“热岛效应”成因的正确解释是因为青藏高原
A.晴天多
B.纬度高
C.地势高
D.空气稀薄
【小题2】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还可能导致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
①垂直自然带更丰富
②垂直自然带更少
③许多树木的分布界线海拔更高
④许多树木的分布界线海拔更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处于我国西南地区连片喀斯特地貌的核心部位,素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之称,气候湿润却严重缺水,但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下图示意贵州省地形及贵阳气候资料。
(1)从地形角度说明贵阳“天无三日晴”的原因。
(2)简要分析贵州严重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
(3)简述贵州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3
下图是四个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地理景观( )
A.甲→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B.甲→丙的变化与低纬度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相近
C.乙→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D.乙→丁的变化与亚欧大陆从西岸到东岸的变化一致
【小题2】与图中丁地自然景观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
A.全年高温的气候
B.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
C.流经沿岸的暖流
D.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
同类题4
读“亚欧大陆40°-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完成下列各3题。
【小题1】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光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夏季高温少雨,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小题2】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5
读 “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分别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自然带。这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的我国四川省境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贡嘎山垂直自然带最多,主要是因为贡嘎山
A.植被较丰富
B.距海洋较近
C.相对高度较大
D.土壤较肥沃
【小题2】山麓自然带①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