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林线,通常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专家测得中国林线的生长季平均气温为8.2℃,有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线也是一条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大约为6.7℃的等温线。就是说,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B.青藏高原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西北干旱
D.图中有些地区的林线高度只是理论高度
【小题2】往往郁闭的森林越不过林线,但稀疏的林地往往可以突破林线的高度。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有的树生命力更旺盛
B.因为郁闭的森林遮阴作用导致树下土壤的温度达不到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C.因为遮阴作用差异导致郁闭的森林比稀疏的获得光照少,难以生长
D.因为林线以上降水量不足,不足以供应郁闭的森林生长,但稀疏的林地可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3-16 10:24: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下图示意“万里茶路”上某国自然带分布状况。古代,在该国运输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骆驼躯体高大,极能忍饥耐渴),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1)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该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说明骆驼是该国古代运输茶叶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推测驼队通过该国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2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沿该剖面1、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按照地形剖面、年降水量、1月气温、7月气温的排序,依次是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小题2】对甲、乙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为阳坡,且雪线高
B.甲为阳坡,且雪线高
C.乙为阳坡,且雪线低
D.甲为阳坡,且雪线低
【小题3】该区域降水量最多的地方,1月气温大约为
A.10℃
B.0℃
C.-5℃
D.-15℃
同类题3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同类题4
下图为“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山地有森林带分布,则森林最茂密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小题2】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B.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
C.南坡自然带比北坡的复杂
D.H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同类题5
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