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23 11:2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绿色发展是世界潮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恶化了,人们整天生活在雾霾中,见不到蓝天白云,那也算不上幸福,是______。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乃______。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建设生态文明______,需要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____)因此,应该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树立牢固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必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切实改变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从而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______的新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得不偿失 大势所趋 任重道远 相辅相成
B.因小失大 大势所趋 迫在眉睫 相得益彰
C.因小失大 势不可挡 迫在眉睫 相辅相成
D.得不偿失 势不可挡 任重道远 相得益彰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B.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
C.我们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目标。
D.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必须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B.应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C.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D.应该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______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通常也就到了______的时候。海明威说过,辛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而童年的痛苦记忆,往往与故乡有着______的联系,( )莫言早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如此,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新生代的写作者,是没有故乡的人,所以年轻作家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故乡正在写作群体的笔下______坚持写作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笔下的故乡也不像以前变得那样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更期待有“逆子型”的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灯红酒绿   捉襟见肘   盘根错节   渐行渐远
B.光怪陆离   捉襟见肘   千丝万缕   化为乌有
C.光该陆离   江郎才尽   盘根错节   化为乌有
D.灯红酒绿   江郎才尽   干丝万缕   渐行渐远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特写作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
B.坚特以故乡为主题来写作的主流作家们,笔下的故乡也不像以前变得那样有味道了。
C.坚持写作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不像以前笔下的故乡也变得那样有味道了。
D.坚持以故乡为主题来写作的主流作家们,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这痛苦能否被超越并正视
B.这痛苦能否被超越并正视,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C.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痛苦,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D.这是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看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痛苦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