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11-17 04:1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______________。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曦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______________,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______________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_____________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B.千姿百态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含蓄
C.千姿百态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D.博大精深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宛转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  ),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地进行,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________的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以愈发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使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情结
B.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C.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时尚文化
D.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上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匠心独运 饱经风霜
B.如火如茶 趋之若鹜 别开生面 饱经沧桑
C.如火如茶 心驰神往 匠心独运 饱经风霜
D.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别开生面 饱经沧桑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上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