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此完成下题。
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D.草原退化、沙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29 09:3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中甲地与乙地为世界两个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与中国开展广泛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合作,两地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进口地区。
(1)分别指出中国进口甲乙两地油气资源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8分)
(2)比较甲地中①河与乙地中②河流量的季节差异,并简述原因。(8分)
(3)指出甲地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及相应的加工工业部门。(4分)
(4)分别推测①、②两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河口海岸(湖岸)地貌的影响(6分)
同类题2
下表为“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
-1
)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 )
A.60
B.75
C.105
D.125
【小题2】与阳坡相比,阴坡( )
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
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
同类题3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的地质构造中,A为
,B为
。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
(4)A、B两处中,最有可能成为储水构造的是
处;最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的是
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类题4
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食物充足,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 )
A.“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同类题5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涂是中国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如图示意江苏沿海局部由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而引起的滩涂面积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淤积,海水顶托
C.河流改道,波浪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
【小题2】由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 )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
C.有机质含量少
D.盐碱化程度高
【小题3】盐城滨海原生湿地,从海边向陆地方向依次出现了光滩、米草滩、碱蓬滩、獐茅草滩和芦苇滩景观其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