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任何其他朝代的诗都比不上唐诗那样成就辉煌,并普及于社会各阶层而至今盛行不衰?这是由于唐诗自身的特色决定的。其特色之一,是贴近生活而又照亮了生活。唐诗就是用诗绘出的一幅幅唐代生活画面,它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充沛的感情描述社会各领域的现实动态。其特色之二,是用字造句,通俗明达,入情入理, 。没有华丽铺排,大量使用大众口语,使得妇孺皆能记诵互传,于是唐诗既成为文人雅士经常吟咏的珍品,又同时是村妇、儿童乐读会背的诗作,真正做到了 。其特色之三,是深入浅出,寓理想于生活,极高明而道中庸,笔尖有温度,平凡而伟大。杜甫《春夜喜雨》最令人佩服的是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把春夜细雨渗入土地、滋润草木的温和本心写出来了,扩而言之,则可以用于一切文化教育,必须用 的方式而不是粗暴灌输的方式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于是该诗句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哲理。总之,(    ),使人读之于不知不觉之中进入其内而

【小题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妇孺皆知   耳濡目染   感同身受
B.惟妙惟肖   雅俗共赏   潜移默化   深入浅出
C.栩栩如生   雅俗共赏   潜移默化   感同身受
D.惟妙惟肖   妇孺皆知   耳濡目染   深入浅出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由唐诗自身的特色决定的。B.这是受唐诗自身的特色决定的。
C.这是由于唐诗自身的特色而决定的。D.这是因为唐诗自身的特色而决定的。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A.唐诗不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却能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B.唐诗不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就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C.唐诗没有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而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D.唐诗不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而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0 10:5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忽听得长窗外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善哉,善哉!萧居士    A   ,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五人一听,都是吃了一惊,怎地窗下有人居然并不知觉?而且听此人的说话口气,似乎在窗外已久。慕容复喝道:“是谁?”不等对方回答,砰的一掌拍出,两扇长窗脱钮飞出,落倒了阁下。   
只见窗外长廊之上,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慕容复又问:“你躲在这里有多久了?”   
那老僧    B   ,过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脸上现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记不清楚啦,不知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这位萧老居士最初晚上来看经之时,我……我已来了十五年。后来……后来慕容老居士来了,前几年,那天竺僧波罗星出来盗经。唉,你来我去,将阁中的经书翻得乱七八糟,也不知为了什么。”   
萧远山大为惊讶,心想自己到少林寺来偷研武功。全寺僧人没一个知悉,这个老僧又怎会知道?多半他适才在寺外听了自己的言语,便在此胡说八道,说道:“怎么我从来没见过你?”   
那老僧道:“居士全副精神贯注在武学典籍之上,    C   ,自然瞧不见老僧。记得居士第一晚来阁中借阅的,是一本‘无相劫指谱’,唉!从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萧远山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自己第一晚偷入藏经阁,找到一本‘无相劫指谱’,知道这是少林派七十二绝技之一,当时喜不自胜,此事除了自己之外,更无第二人知晓,难道这个老僧当时确是在旁亲眼目睹?一时之间只道:“你……你……你……”  
老僧又道:“居士第二次来借阁的,是一本‘般若掌法’。当时老僧暗暗汉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隐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惯常取书之处,放了一部‘法华经’一部‘杂阿含经’,只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读参悟。不料居士沉迷于武功,于正宗佛法却    D   ,将这两部经书撇在一旁,找到一册‘伏魔杖法’,却欢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能回头?”   
萧远山听他随口道来,将三十年前自己在藏经阁中夤夜的作为说得丝豪不错,(   )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侠肝义胆   屈指计算   心无旁鹜    置之高阁
B.宅心仁厚   掐指一算   静谧自怡    置之高阁
C.宅心仁厚   屈指计算   心无旁鹜    置之不理
D.侠肝义胆   掐指一算   静谧自怡    置之不理
【小题2】下列在文末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渐渐由惊而怖,由怖而惧,背上冷汗一阵阵冒将出来,一颗心几乎也停了跳动。
B.渐渐由惊而惧,由惧而怖,一颗心几乎也停了跳动,背上冷汗一阵阵冒将出来。
C.渐渐由惊而怖,由怖而惧,一颗心几乎也停了跳动,背上冷汗一阵阵冒将出来。
D.渐渐由惊而惧,由惧而怖,背上冷汗一阵阵冒将出来,一颗心几乎也停了跳动。
【小题3】本文节选自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他一生创作了十多部武侠巨著,带给每一位读者一个丰富多彩、侠骨柔情、浪漫唯美的江湖世界。有人将其作品名的首字连成一副对联,概括其生平著作,且广为流传,请你尝试把这副对联写出来。以下摘录其主要武侠作品,按创作年代排序。
上联范围:《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雪山飞狐》(1959年)、《飞狐外传》(1960-1961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1966年)、《鹿鼎记》(1969-1972年)
下联范围:《书剑恩仇录》(1955年)、《碧血剑》(1956年)、《神雕侠侣》(1959-1961年)、《鸳鸯刀》(1961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然而,当资本纷纷相中这块热土,一股脑儿涌入,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以致乱象丛生:(  );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度和维护,这又加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

共享单车乱象该怎么治?专家介绍,北京建设电子围栏,上海划出专门区域,杭州发动环卫工人、市政养护员、停车收费员等多支队伍,以规范单车停放;南京、成都、昆明等地或实行总量控制,或实行配额管理。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打造用户信用体系,敦促使用者将单车停放好、爱护好。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使用者、管理者多,难免  、各“甩”其责。把规则立起来,各方才能有所遵循,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然而,规则有滞后性。如果一种新鲜事物   ,很难立出合理的规矩,因为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总结经验教训,   ,凝聚各方面意见,建立规则。当然,规则应该有一定弹性,也需要   ,根据情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B.共享单车优点突出,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C.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优点突出 。
D.共享单车优点突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单车围城”,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B.企业圈地,无限投放,造成了“单车围城”
C.无限投放,企业圈地,造成了“单车围城”
D.造成了“单车围城”,无限投放,企业圈地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各自为政 如火如荼 广开言路 推陈出新
B.各行其是 方兴未艾 广开言路 推陈出新
C.各行其是 方兴未艾 集思广益 与时俱进
D.各自为政 如火如荼 集思广益 与时俱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南极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气候最独特、空间最神秘的一片净土,也是科学观测数据最匮乏的地区。这种“最匮乏”不仅体现在科考站空间的分布 ,还体现在人类观测的时间很短。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南极科学考察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极、认识南极、利用南极,我国多年来做出了坚持不懈。自1984年以来,在南极科考经历的35个年头里,科考队员们 ,已经建成4座科考站,同时也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 )这种精神在南极科考过程中 ,它坚定着队员们的决心,它赋予队员们勇气,在严酷的环境中,抱定拼搏的信念 ,才能一次次地化险为夷。历史留下宝贵经验和财富,激励着科考人砥砺前行,在人类探索南极的历史上,书写下属于中国的崭新篇章。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零零散散  焚膏继晷  代代相传  百折不挠
B.林林总总  宵衣旰食  陈陈相因  百炼成钢
C.零零散散  宵衣旰食  代代相传  百折不挠
D.林林总总  焚膏继晷  陈陈相因  百炼成钢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极、认识南极、利用南极,我国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
B.为了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我国坚持不懈的多年努力。
C.为了更好地利用南极、保护南极、认识南极,多年来我国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D.为了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我国多年来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靠的不仅仅是科考队员身上的崇高精神还有国家的全力支持。
B.在这一过程中,科考队员身上逐渐形成了“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
C.科考队员身上的“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始终贯穿在这一过程中。
D.这些巨大成就无一不是科考队员们身上崇高精神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