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________,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________的高峰。( )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________、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________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   无可不可   大相径庭   新不间旧
B.源源不绝   无可不可   大相径庭   欣欣向荣
C.源源不绝   无可比拟   若合符契   新不间旧
D.源远流长   无可比拟   若合符契   欣欣向荣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如雕塑、骈体之于汉,工艺和赋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B.正如戏曲、小说之于汉,绘画、词曲之于六朝,雕塑、骈体之于宋元,工艺和赋之于明清一样。
C.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D.正如雕塑、骈体之于汉,工艺和赋之于六朝,戏曲、小说之于宋元,绘画、词曲之于明清一样。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线句“当时年少春衫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B.我们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浸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D.这首诗将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1 12:4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毋庸多言,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开放,包括审美在内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这是一个大国民族该有的样子,自古如此。遥想大唐盛世,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自从胡人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西域的审美,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棒子打死,也没有因此被骂得狗血淋头,   的宏大气量造就长安千年不朽的传奇。威仪并未因浓妆艳抹而减损一分,自信并未因奇装异服而消减一厘。

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活的   ,也带来许多“不那么美好”的事情:广泛的竞争带来践踏信任的   ,“别人家孩子”无处不在的进步让人时常陷入焦虑,个别人欲望膨胀带来的罪恶被无限放大,让人和人之间时常保持戒心……中国在经济快速腾飞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负面情绪。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体现在哪儿?(  ),追捧极致美、纯粹美的价值取向恰恰体现了这种寄托。喜欢“娘炮”,本质上和若干年前追捧《心灵鸡汤》,人人订阅《读者》一个样。

但今天,更应该支持和提倡的是阳刚和血气。扭扭捏捏的精致男人能否带来危机意识让大家存疑,阳刚和血性,直面危机更能给人以   的信心。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从西域带来不同于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B.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从西域带来的与中华民族不同的审美,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C.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西域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D.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自西域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海纳百川  日新月异  钩心斗角  非我莫属
B.兼容并蓄  突飞猛进  尔虞我诈  非我莫属
C.海纳百川  日新月异  尔虞我诈  舍我其谁
D.兼容并蓄  突飞猛进  钩心斗角  舍我其谁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是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另一方面是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
B.体现在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也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
C.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也体现在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
D.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另一方面是需要寄托内心的“美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深深感到: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  )。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也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  ,能读两本更好。”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我建议,一个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的阅读量应突破千万字。

在这里要注意,引导孩子阅读,要选择适合孩子的书,而非惟名著是从。好多家长向我抱怨,“你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很多家长带孩子去书店,一买就是提高成绩的书、  的书。其实,孩子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线改革”,阅读更是如此,一定要学会等待、学会慢慢滋养。只要坚持两个学期以上,一定能看到孩子能力的提高。

在选择图书上,要警惕一种名著“缩写本”。现在,不少名著被改编成连环画、缩写本,可能有些人觉得名著太厚,孩子们读不了。这一缩写,结果情节删减了,人物不丰满了,孩子们读书也________了。此外,还要警惕“假的”少儿书籍。有一次,我看到一本给小学生读的科普书,随便拿出一句话来:“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越搞越糊涂吗?不但孩子们读不懂,大人恐怕都很难理解。

选择好的阅读,选择好的方式。相信  ,不仅是孩子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更是成就他一生的财富。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我们要以阅读为基础,有效提升孩子的其他能力
B.但我们还要培养孩子更多方面的能力
C.但如果这些能力不提升,也很难有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D.但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 水到渠成 索然寡味 矢志不渝
B.走马观花 立竿见影 味同嚼蜡 持之以恒
C.快马加鞭 立竿见影 索然寡味 持之以恒
D.快马加鞭 水到渠成 味同嚼蜡 矢志不渝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还没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有时不肯看书,是因为不喜欢你给他的书
B.我还没发现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
C.我还没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之所以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
D.我还没明白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