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 路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 5 天小于等于 22℃时的第一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导致沿着①②线路秋季由北向南推进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降水
C.土壤
D.太阳辐射
【小题2】图中①处以西的入秋时间等值线向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土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3-11 09:2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状况和四个地区气候资料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①②④⑤四地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丙
B.②——乙
C.④——丁
D.⑤——甲
【小题2】图中气候类型产生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面积
B.经度因素
C.纬度差异
D.海拔高低
同类题2
读非洲自然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自然带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D
。自然带D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各自然带大体沿___________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
(3)自然带E为____________,分析该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同类题3
下图是非洲尼日尔河流经主要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示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②水分 ③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④热量
A.①④
B.⑧④
C.①②
D.⑧②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明末清初到20世纪初,中俄两国形成了一条历时200多年的“万里茶路”,它是一条纵贯南北水陆交替的商业运输线路。起点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终点是乌里雅苏台(现蒙古)的恰克图。驼队往往选择冬季出发,在春季融冰前回来。
材料二左图是蒙古国等降水量线和自然带图,右图是乌兰巴托气候资料。
(3)蒙古国水汽主要来自_
_
,说出该国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秘鲁是印加文明的发祥地,自然环境多样,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国到秘鲁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
(1)首都利马气候温和,终年如春,分析其原因。
(2)说明秘鲁安第斯山垂直地带性丰富的原因。
(3)请你依据秘鲁的地理环境特征,设计四项旅游活动内容。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