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些北京郊区的“地主”靠拆迁得了楼门,得了钱,就大把花钱,号称“土豪”,真够“烧包”的。孩子整天泡网吧也不闻不问,“大撒把了”,甚至搓麻,擦黑儿不回家,简直是茶馆里招手——胡(壶)来,不知将来要奔哪,实在缺少北京的爷们气。过日子,得细水长流不是?做人呐,有精气神,干点儿有意思的事多好哇,把孩子带好喽是一,把事业做大是一,做点儿善事也好哇!你看人家比尔盖茨搞慈善,你看咱们的袁隆平把水稻种到了亩产988公斤!你看我们老街坊翁偶虹,那是大戏剧家,一辈子编了一百多部京剧,也还是那么奔(甲)啊。就说他二十多年前编《红灯记》李玉和夸铁梅的唱段“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乙)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吧,许多人以为他信笔写来,其实这几句唱词是他 丁 ,冥思苦想得来的。这后两句,原来是“有什么土来脱什么坯,刮什么云来下什么雨”。可是总觉着这两句俗语放在这儿缺乏美感。心里起急,年夜饭也吃不到心上。大年初二晚上,他躺在床上冥思苦想这两句词儿,突然听到收音机里一位农民在谈种树的经验,将树苗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树苗,才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他猛然来了灵感,突然想出了“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这两句词儿。中国人要都有这个奔劲儿,那可就没法不火喽!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 。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 。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 ,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 ,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