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宁夏平原自古被称作“塞上明珠”,“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岁无旱涝之虞”。读图,回答问题11~14题。
【小题1】从外力作用看,宁夏平原的地貌类型是
A.风蚀平原
B.冲积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小题2】对本地区河流水文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落差大流速快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C.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D.冬春季节易出现凌汛
【小题3】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昼夜温差大
B.低温冻害
C.土壤贫瘠
D.年降水量少
【小题4】宁夏平原“地饶五谷,岁无旱涝之虞”,主要原因是
A.地处贺兰山山麓,冰雪融水丰富
B.地处贺兰山迎风坡,夏季降水丰沛
C.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稳定
D.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2-03-01 03:4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小题3】③地的景观在我国哪些地区较为典型()
A.西南石灰岩广布地区
B.华南湿润、半湿润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同类题2
福建海坛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沙不袭村”的主要原因是
A.村落位于山地的背风地带
B.地形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C.根系发达的植被固沙作用明显
D.沙丘上碎石固沙作用明显
【小题2】沙丘附近村庄种植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水稻
B.番薯
C.甘蔗
D.小麦
同类题3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甲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如图乙所示)。(12分)
(1)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8分)
(2)如果在图甲的A.B两处进行码头选址,只从自然条件考虑应选择在哪处相对合理,为什么?(4分)
同类题4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雕塑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在(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同类题5
海岸沙席是一个较宽广平坦或微波起伏的风沙堆积地貌,按形态划分为沙席前缘、沙席中部及沙席后缘。平潭岛有典型的海岸沙席地貌,其后缘常见木麻黄防护林。当地夏秋台风多发,台风是海岸沙席地貌形成及演变的一个高能影响因子。下图为“台风“麦德姆”登陆平潭岛后3条观测样线高程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麦德姆”登陆期间该海岸沙席所受风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前缘以搬运侵蚀为主
B.中部以搬运堆积为主
C.后缘以搬运侵蚀为主
D.后缘堆积和侵蚀平衡
【小题2】台风登陆前后,该沙席高程变化明显,但整个沙席颗粒粒径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A.防护林降低风速,搬运作用较弱
B.海浪对沙席侵蚀为主,堆积为辅
C.台风风力强,作用过程分选性差
D.沙源地和堆积地物质组成完全一致
【小题3】当地防护林以木麻黄为主的原因是该树种
A.根系发达,涵养水源效果好
B.树干挺拔,观赏价值高
C.适应性强,防风固沙效果好
D.用途广泛,经济价值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