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是由风化、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柱,读下两图,回答下题。
【小题1】与该景观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小题2】构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4-04 10:2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浙江普陀山的磐陀石有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上下两块花岗岩巨石接缝处间隙如线,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烂生辉,“盘陀夕照”堪称普陀山奇观。据此回答下题。
描述磐陀石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
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蚀
同类题2
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码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①、a
B.②、c
C.④、b
D.⑤、m
【小题2】从成因上对右图岩石分类,与左图中数码对应正确的是( )
A.珊瑚石—④
B.大理岩—②
C.玄武岩—③
D.花岗岩—⑤
同类题3
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在公元1719-1721年间,曾先后喷发数次。据《宁古塔记略》中记载:“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水荡周围三十里,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为黑石、硫磺之类。终年不断,热气迫人三十余里。”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形成“黑石”的物质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小题2】飞出的“黑石”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侵入岩
D.岩浆岩—喷出岩
【小题3】下列有关岩石形成和相互转化的正确叙述是( )
A.甲类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B.甲类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类岩石
C.乙类岩石可以在地壳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
D.丙类岩石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同类题4
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中三类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页岩石灰岩花岗岩
B.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页岩花岗岩
D.石灰岩花岗岩页岩
【小题2】若乙为变质岩,则它最可能是()
A.片麻岩
B.大理岩
C.石英岩
D.板岩
【小题3】导致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A.背斜的底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B.向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C.背斜的顶部岩性坚硬被侵蚀而成
D.背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同类题5
矿物颗粒细小、颜色较深、分布广泛的玄武岩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