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银幕巨制的信心。尽管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处理上略显生硬,人物形象刻画也不够立体,但是, ,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它没有像以往的好莱坞大片那样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全人类自发的、共同拯救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故事。受其影响,我们的科幻小说不会只在小圈子内部 。伴随着对影片原著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热议,一批新近亮相的国内中青年作家的科幻小说也纷纷登上热销榜,一派 。眼下,刘洋的《火星孤儿》、陈楸帆的《人生算法》、江波的《机器之门》等科幻新作纷纷出版。第四届科幻春晚开展得很好,被科幻迷们 。主办方“未来事务管理局”邀请了20多位海内外的优秀作家,以“故乡奥赛德”为主题,请他们为故乡写一篇科幻小说或者对“故乡”进行解读。( ),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力作,那么在视野边疆的拓展、题材手法的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的本土科幻小说,也可视作中国正借助流行文化铺展“仰望星空”的思考路径,成为推动读者不断突破对未来想象边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