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直播谈话节目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的青睐,甚至成为媒体提高阅听率的“秘密武器”,但直播谈话节目在海外已经遇到了“红灯”,即将成为明日黄花。
B.他们极力吹捧的那些东西,都是封建糟粕,其实不名一文,应当将其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C.冯去疾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大部分头发依然是黑褐色,依然目光如炬,说话依然声如洪钟。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开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1-04 04:48: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很的机会,在内古的一个农村插队的付晓晓发现了周边古代遗址上落的瓷器碎片。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的方式,最终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付晓晓感叹,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年代,宋瓷以温婉含蓄的色、风姿绰约的造型、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藏家追捧。

“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以釉色徇烂奇妙,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其色在瓷画中可做天空、海洋;定窑瓷色白质薄,土色如玉,色泽淡雅,文饰秀美,在瓷画中用来做花瓣和衬景;龙泉窑其瓷片在瓷画中用作绿色的青山、草原,仿佛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付晓晓如数家珍地对各类瓷器的妙处侃侃而谈。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古(měng)落(sàn)色(yòu)风姿绰约
B.内古(méng)落(sàn)色(yǒu)巧夺天工
C.内古(měng)落(sǎn)色(yòu)文饰秀美
D.内古(méng)落(sǎn)色(yǒu)徇烂奇妙
【小题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偶尔考查断定致胜B.偶然考察鉴定制胜
C.偶尔考察断定制胜D.偶然考查鉴定致胜
【小题3】文中加方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轮美奂B.力所能及C.如数家珍D.侃侃而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诗歌作品“奇”的特征。中唐文学为了 ,实现对盛唐诗坛的突破,有意标新立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则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派,强调明白晓畅;一则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尚奇派,强调“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诗奇而雄,孟郊诗奇而古,贾岛诗奇而清,卢仝诗奇而怪。”

如果中唐诗坛“奇”的审美取向的追寻是共性的话,那么李贺的“奇而冷艳”则是个性的彰显。较之李白诗歌创作的天马行空, ,挥洒自然;李贺则是点滴积累、  。前者彰显的是“天工”,后者呈现的是“思力”。这又让我们自然想到李商隐《李贺小传》一段文字:“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辈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这里强调李贺写作素材的获取、储备过程,又说“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即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可以说,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援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奇而冷艳”实现诗风的“标新立异”、“迥乎不同”。由是观之,李贺被誉为“诗鬼”是  的。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着力于创新,因此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诗风
B.而尚奇派的诸位诗人,其诗风又有差异
C.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唐的尚奇诗派
D.因此诗人的个性禀赋不同,所以诗风不同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 一蹴而就 励精图治 水到渠成
B.另辟蹊径 一挥而就 惨淡经营 不容置疑
C.另辟蹊径 一蹴而就 惨淡经营 水到渠成
D.特立独行 一挥而就 励精图治 不容置疑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B.因为李贺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所以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
C.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就是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D.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它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有关。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