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C.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4-01 05:22: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小题2】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A.陆地边界
B.生长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洋边界
同类题2
海洋蓝洞(如下图)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海洋蓝洞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形成
B.多形成于板块交界处
C.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
D.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下形成
【小题2】地质时期中,形成该类洞穴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地壳运动
B.高温多雨
C.冰川广布
D.风沙频繁
【小题3】海洋蓝洞现象揭示的地理意义是
A.海平面升降变化
B.气候不断变暖
C.火山、地震频繁
D.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同类题3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小题2】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同类题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0°45′N—31°43′N,102°51′E—103°44′E)发生8.0级地震。地震给我国灾区人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
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
【小题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
同类题5
为解释某种地理现象或事物的成因,地理张老师在课堂上就地取材用书本进行了现场演示。下图为张老师演示过程中的一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张老师通过演示解释的地理现象或事物是()
A.火山爆发
B.褶皱
C.地震
D.断层
【小题2】通过由左图向右图的变化,张老师也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