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 在拥军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② 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是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因高寒少雨,几乎寸草不留。
③ 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④ 一诺千金,有言必践,传递着中国的极大诚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赢得了世贸成员和国际舆论的佳评。
⑤ 这次表演极为成功,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⑥ 假如每一个人都能见贤思齐,通过正当途径赶上强者,社会形成不断前进的激励机制,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进入和谐社会了。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2-02 03:28: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 ),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     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和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小题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
B.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上层”文化,与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下层”文化应引起重视
C.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却更为关注
D.既要关注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又要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宋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唐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B.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C.宋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唐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
D.唐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宋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别出心裁   一如既往
B.接踵而至  大相径庭   别出机杼   始终如一
C.纷至沓来  泾渭分明   别出机杼   一如既往
D.接踵而至  泾渭分明   别出心裁   始终如一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