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断被侵蚀
B.先侵蚀,后沉积
C.不断有泥沙沉积
D.先沉积,后侵蚀
【小题2】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辽河下游流速变快
【小题3】下列关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GIS技术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
B.利用GPS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
C.利用RS技术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
D.利用GPS技术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2-29 10:2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图中反映出该国海岸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板块挤压
C.冰川侵蚀
D.地壳下陷
【小题2】甲图所示地区河流的特征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有较长的结冰期
C.有比较大的含沙量
D.有河口三角洲平原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千米至25千米之间,平均谷深1 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上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含有生物化石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比较B、C两地冬雨量的大小,并利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说明原因。
(2)判断图中A处沿岸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3)说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的成因。
同类题3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
A.a处于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b处于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C.a处于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小题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
A.阻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C.减少耕作地坡度,防止土壤流失
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小题3】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
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
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
④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同类题4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下图),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风化作用
D.板块运动
同类题5
下列地理事物与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沙丘——风力搬运
B.吐鲁番盆地——风力侵蚀
C.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相撞
D.长江三角洲——河流搬运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遥感(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