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冷却凝固
B.②——变质作用
C.③——重熔再生
D.④——沉积作用
【小题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图中甲、乙、丙、丁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4-19 08:0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右上图为左图中乙地降水资料,右下图为左图中昆明气候资料。
材料二 两亿年前,左图中石灰岩分布区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新生代以来因地壳运动逐渐形成高原。
(1)指出石灰岩分布区的典型地貌类型,并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该地貌的成因。
(2)图示石灰岩分布区多成为石漠化重灾区,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请提出防治石漠化的措施。
同类题2
河南焦作云台山的红石峡谷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该地区的岩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形成的。读红石峡谷横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距今12亿年前后红石峡谷岩层形成时期的环境比现代更为
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
【小题2】图示砂砾石层
A.质地坚硬
B.比石英砂岩形成早
C.颗粒大小不均
D.是本地岩层风化而成
【小题3】红石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海水侵蚀
D.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海水侵蚀
同类题3
读“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表示
作用,③表示
作用,④表示
作用,⑤表示
作用。
(2)C是
活动。
(3)E为
岩,F为
岩, G为
岩,其中E的重要特征是
。
同类题4
若南美洲局部图及图中MN之间地形的变化过程示意图(阶段一至阶段三为由早到晚),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MN之间地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风化侵蚀
B.岩浆活动
C.流水沉积
D.地壳运动
【小题2】MN之间地形变化使C地( )
A.全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B.昼夜温差增大
C.受沿岸洋流影响增强
D.植被覆盖率提高
【小题3】MN之间地形变化引起了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演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复杂性
同类题5
图为陕西省渭河流域部分地区土壤采样点分布图及其对应有机质情况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塑造该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断裂下陷
B.风力沉积
C.地堑构造
D.流水沉积
【小题2】对该地区不同采样点有机质状况的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①甲点位于上游山区,植被覆盖度高,有机质多
②乙点附近城市建设,植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③丙点附近农田广布,合理耕作,肥力保持较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