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根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可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小题3】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A.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降水增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5-11 09:2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例如,在河流上游段,其河谷一般深而窄,谷壁陡峭;在山麓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出现冲积扇。
(1)分析河流上游段河谷深而窄的原因。
(2)说明图B中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同类题2
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小题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同类题3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B.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C.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地中,乙地堆积作用最强
【小题2】该河段往往位于河流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
【小题3】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
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4
读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
游;B位于
游;C位于
游。
(2)该河位于
半球,判断理由是什么?
(3)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什么?在B出河谷的成因是什么?在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什么?
(4)若在河流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该选在A、B、C三处的
处。理由是什么?
同类题5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作用较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小题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