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A.来沙量大
B.径流量小
C.盐度低
D.水位高
【小题2】由乙时期到甲时期,拦门沙
A.向海洋推移
B.高度增加
C.外坡受侵蚀
D.体积减小
【小题3】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
C.不利泄沙排洪
D.阻碍鱼类洄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0-31 05:0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冲积扇面积广阔,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民胜利梁于1952年建成,连接河南省武涉和新乡,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水利工程,主要承担灌溉和向城市供水的任务。
(2)说明人民胜利渠修建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在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类题2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水灾多发的自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支流众多
B.河道弯曲
C.降水集中
D.山高谷深
【小题2】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河流 ②气候 ③植被 ④地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同类题3
长江入海口附近的崇明岛海拔较低,形状不断变化。下图示意崇明岛的历史变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崇明岛的主要生长方向是
A.向西、向北
B.向西、向南
C.向东、向南
D.向东、向北
【小题2】近年来,崇明岛扩大的趋势减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南水北调工程通水 ②三峡水库的运行
③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④长江中游地区湿地萎缩明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4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自湖北省枝江市(枝江大桥)至湖南省城陵矶,全长约327千米,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为微弯分叉型河段,下荆江为蜿蜒型河段,因河流状况不同,其洲滩发育也不尽相同。下图示意2002年荆江河段状况及洲滩分布状况,其中心滩指发育在河心的洲滩,凹岸滩指发育在河流凹岸的洲滩,凸岸滩指发育在河流凸岸的洲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荆江河段形成心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小题2】2002年荆江河段岸滩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凸岸滩面积小于凹岸滩
B.上荆江心滩面积小于下荆江
C.上荆江凸岸滩面积大于下荆江
D.上荆江凹岸滩面积小于下荆江
【小题3】2002年荆江河段岸滩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是
A.上荆江多分汊,江心流速慢,泥沙易堆积,因而多心滩
B.下荆江多曲流,两岸侵蚀作用强,因而多岸滩
C.凹岸水流急,泥沙易沉积,因而洲滩面积大
D.凸岸水流缓,泥沙易侵蚀,因而洲滩面积小
同类题5
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河流或湖泊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对湖泊的水位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①、②分别为水库修建前后湖泊的横截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水库修建后库区以下河段的外力作用变化特点是( )
A.搬运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
B.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
C.侵蚀作用增强,搬运作用增强
D.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堆积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