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B.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04-23 11:2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材料:12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B.位于板块张裂带
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D.位于大洋海沟处
【小题2】乙、丙两地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A.距离越来越近
B.距离越来越远
C.距离不会有变化
D.形成高大山脉
同类题2
“岱崮地貌”(下图,左侧为景观图,右侧为等高线示意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上称之为“方山”,该山体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下题。
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
A.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
同类题3
图4中花岗岩A处凹沟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搬运
D.岩浆活动
同类题4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5)该材料同时反映了地表面貌是由_______作用和_______作用共同塑造的,其中_______作用占主要地位。
同类题5
8亿年前,黄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两亿年的变迁,海水中逐渐升起一块陆地,又过了4 亿多年,黄山地区下面形成了巨大的水下隆起,使黄山逐渐抬升,黄山雏形由此产生。现在,黄山变成了一座高度在1000m左右的悬崖峭壁(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山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中的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小题2】图中景观被地质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峰林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