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855~1964年,黄河三角洲扩大的趋势是 ( )
A.持续加快
B.先加快后减慢
C.持续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小题2】推测1954~1964年期间( )
A.黄河的含沙量减少
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水利工程增多
D.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增多
【小题3】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
B.黄河径流量减少
C.海水侵蚀作用减弱
D.水利工程的建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7-25 05:3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作用较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小题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同类题2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圈河流域位于图们江下游靠近日本海,是我国与朝鲜及俄罗斯的界河,圈河两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16m,河谷的南侧,以固定、半固定、流动抛物线形沙丘为主,风沙地貌面积7.06km2。下图是图河某河段沙丘分布示意图。
描述沙丘及其走向的形成过程。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是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
地区常常见到。
(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
。
(3)试在下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
同类题4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及气候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流水堆积
【小题2】一年中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主要是因为( )
A.河流水位变化
B.海水潮汐作用
C.岩层垂直运动
D.泥沙淤积速度
【小题3】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
A.3月~7月
B.6月~10月
C.8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同类题5
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步骤的探究实验:步骤一: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步骤二: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步骤三:将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四: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模拟的是( )
A.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B.海滩的形成过程
C.沙丘的形成过程
D.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