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湖南、广东等地以红色砂砾岩为主体的丹霞地貌发育广泛。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
某地理小组在对上述丹霞地貌考察时发现,丹霞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但不同山体大多存在着山麓和山顶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考察人员还发现,许多峡谷中热带物种所占比重较同纬度其他区域高,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图10示意某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布及“沟谷雨林”景观。
(1)筒述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从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植物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
(3)分析“沟谷雨林”形成的有利条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10-10 04: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③表示的是( )
A.搬运作用
B.侵入作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同类题2
岩石因成因不同而特征各异,具有片理构造的岩石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同类题3
下图A、B、C分别代表某河流的上、中、下游河段,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依次是
A.侵蚀、堆积、搬运
B.侵蚀、搬运、堆积
C.搬运、侵蚀、堆积
D.搬运、堆积、侵蚀
同类题4
(题文)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1)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乙—背斜山地
B.甲—向斜谷地,乙—向斜山地
C.丙—向斜平原,丁—背斜山地
D.丙—背斜平原,丁—向斜山地
【小题2】(小题2)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同类题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丙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
(2)图中乙处的构造地貌为_________,乙处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________处开采合适。
(4)在乙、丙、丁三处中,其中_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5)下列数字编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中,人类改造最多的是__________环节。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