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03年四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原来是一片海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A.外力作用一一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一一地壳运动
C.内力作用一一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一一岩浆活动
【小题2】关于2008年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B.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感知
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既有岩浆活动又有变质作用
D.喜马拉雅山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22 08:4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有关下图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类岩石中通常有层理构造
B.甲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
C.⑤⑦⑧为高温熔化作用
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②③
同类题2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盛行风风速大
B.地表坡度大
C.土壤颗粒大
D.植被覆盖率低
【小题2】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
同类题3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下图,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同类题4
2016年12月7日,某地发生6.4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地震发生地点判断,这次地震发生地
A.是板块生长边界
B.是板块消亡边界
C.板块之间发生张裂运动
D.海岭所在地
【小题2】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
A.人们先感觉到地面左右摇晃
B.人们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
C.气候正处于高温多雨的时期
D.气候正处于寒冷干燥的时期
【小题3】据图可判断出
A.地中海面积将变大
B.红海面积将变小
C.喜马拉雅山脉高大
D.庐山多陡崖绝壁
同类题5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山脉西侧海岸曲折、峡湾众多形成该处峡湾地形的地质作用是( )
A.波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断裂下陷
【小题2】a 城市所在的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 ②多山地,平原狭小
③气候寒冷,大面积冻土无法耕种 ④阴雨天多,光照不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