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3年12月,日本西之岛南侧200m在浓烟滚滚中形成了一个新小岛,在不断扩大之后与西之岛连在一起,海拔高度达30米。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新岛出现的合理解释是( )
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而成
B.岩层断裂后岩块抬升而成
C.板块碰撞引起火山喷发而成
D.大洋板块洋脊处岩浆喷涌冷却而成
【小题2】右图为三大类岩石类型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示意图,图中表示新岛岩石类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新岛形成时产生的浓烟最可能飘向(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20 03:5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按水循环类型,图中所示为_______循环,图中箭头A表示该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2)图中岩层发生变形的原因是_____。图中甲、乙两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该类地质构造从中心往两翼,岩层新老关系的变化是_________。
(3)甲地构造形成山岭,乙地构造形成谷地,请分别解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2
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小题2】导致沿岸许多石柱折断倒伏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同类题3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 )
A.生物循环
B.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循环
D.水循环
【小题2】有关该物质循环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B.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C.通过搬运与侵蚀,重塑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D.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温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避免了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
同类题4
左图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左图所示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cda
C.cdab
D.dabc
【小题2】右图所示甲、乙、丙、丁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形成左图所示地下洞穴的地质作用主要属()
A.①
B.②
C.⑤
D.⑥
同类题5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
B.②处岩石可能是玄武岩
C.③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④处岩石易受重熔再生作用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B.沉积岩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
D.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