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据上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B.③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C.⑤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
D.④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②为背斜成山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A.图中火山喷发形成沉积岩
B.图中河流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也参与内陆循环
C.⑤山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到积雪冰川带
D.图中河流上游聚落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受到洪水威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0-05-25 09:49: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能够使陆地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更新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同类题2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大气降水
B.减少植物蒸腾
C.减少地表径流
D.减少地下径流
【小题2】上图中生物滞留设施不具有的作用是
A.在雨水排放到接雨水管渠系统后对峰值流量、径流污染等进行控制
B.进行渗滤、滞蓄处理
C.发挥径流污染控制、峰值流量削减、水文生态修复等
D.将径流雨水用于补充地下水
【小题3】生物滞留设施
A.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较低
B.不适于城市道路绿化带
C.不适于停车场的周边绿地
D.适于土壤渗透性能差的绿地
同类题3
通州行政副中心率先在北京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两种水循环模式中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地下水储量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小题2】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为
①降水②地表径流③蒸腾④蒸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同类题4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转移、能量交换最活跃的过程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自然循环之一。读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
D.季节性积雪融水
【小题2】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小题3】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同类题5
读“自然界物质循环运动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模式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B.①是受冷引起的收缩下沉
C.②吹西北风
D.丁是赤道低气压带
【小题2】若该模式图表示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则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若该模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此季节( )
A.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伏旱
B.亚欧大陆被低气压控制
C.重庆一中迎霞湖荷花飘香
D.我国北方地区寒冷干燥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