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面左图为乌鲁木齐河6~8月径流模数和年径流模数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径流模数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右图表示该流域气温和某植物含水量及生命活动日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乌鲁木齐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M2表示的是年径流模数
B.红五月桥处河流径流量比青年渠处大
C.越向河流上游,径流模数年内变化越大
D.乌鲁木齐河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
【小题2】右图中表示气温、植物日含水量及生命活动日变化曲线依次为()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小题3】下列时间、地点组合与右图信息最相符的是()
A.1月——乌拉泊
B.4月——青年渠
C.7月——英雄桥
D.10月——红五月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10-08 09:40: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反复进退
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
D.向北推进
【小题2】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河流流速减缓
B.河流流程加长
C.古湖泊面积增大
D.古湖泊距海变近
【小题3】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
B.河流改道
C.气候变化
D.泥沙淤积
同类题2
读下图,甲河与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由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森林覆盖率由1980年的50%降至2016年的18%。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文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北风
C.潜水补给河水
D.河水为一年中最清澈的季节
【小题2】甲河河口附近海域洋流流向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向北流 降温减湿
B.向北流 增温增湿
C.向南流 增温减湿
D.向南流 降温减湿
【小题3】1980年和2016年,在甲河A水文站以上地区各下了一场位置、范围、强度和总雨量相当的暴雨,则暴雨过后,A水文站测得的数据2016年与1980年那次相比,错误的是
A.洪峰到来时间较迟
B.洪峰流量较大
C.洪峰到来时河水含沙量较大
D.洪峰过后水位削减较快
【小题4】以下四幅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与甲河流域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A.
B.
C.
D.
同类题3
下图为大巴山南麓某城市生活用水取水点的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④点分别表示现在、2003年、1993年、1983年四个时期的取水点位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流流向是从④点经③点②点到①点
B.该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C.该河流是长江流域的一部分,河流流向大致自北向南
D.取水点大多分布在河流左岸
【小题2】生活用水取水点位置的时间变化反映了()
A.该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含量大
B.城市化加速发展建城区向河流上游推进
C.河流地貌的自然变化是导致河流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D.该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地域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同类题4
下图为塔里木河上游的三条源流(即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三大支流)的径流量和耗水量年变化图。据此可判断塔里木河上游:
A.径流量变化与全球变暖有关
B.三源流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C.沿岸用水量呈现减少趋势
D.三源流汇入干流的水量呈增加趋势
同类题5
根据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俄罗斯主要地形和水系分布图。
(1)说明西伯利亚的纬度位置对发展交通运输的影响。
(2)勒拿河中、下游每年晚春时期,常常河水猛涨,请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70°N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是森林地带,主要树种为针叶树,木材蓄积量丰富,成熟林和过熟林比重达到80%,但发展林业却比较困难。
(3)根据材料一和二,推测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干湿状况并说出推测的依据。
(4)分析东西伯利亚地区发展林业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