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中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S线代表近地面,则( )
A.①为高空南风
B.②为大气受热力因素下沉
C.③为东北信风
D.④为大气受热力因素上升
【小题2】如果该图为太平洋上的洋流示意图,S线代表某条纬线,则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E
B.F
C.G
D.H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2-16 05:3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北京和纽约1978~2010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B.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C.蒸发量增加
D.内涝概率上升
同类题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乙为_________(选填“城市”或“乡村”).
(2)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甲处为____选填(选填“陆地”或“海洋”),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填序号), 改变其时空分布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图中①的风向是_____;乙处的气压带是______。
(4)若此图表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②洋流性质是_____流(填寒或暖)
同类题3
2015年12月14日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喀斯特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小题3】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B.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
同类题4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处。甲已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底排序正确的是___。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环节。
同类题5
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B.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南风
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
D.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多
【小题2】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受高压脊控制
B.②地风速比①地大
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
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小题3】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C.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D.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