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 m以上。下图表示三江源地区1950-2010年平均气温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小题2】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河湖流量增加,洪涝多发,水土流失加剧
B.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生长期加长
C.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有利于商品粮基地建设
D.蒸发加剧,水资源减少,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12-01 06:5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走在路上,“海景”随处可见;呆在家中,却一不小心成为“海景”。2014年6月23日正逢入梅首日,一场大雨浇透江城武汉,久违的“看海”,又成为市民们的调侃词。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武汉市“海景”随处可见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硬化路面建设直接导致该区域()
A.降水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小题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本次降水能促进武汉市水资源更新 ②降水后武汉市地下水补给长江水
③武汉市水循环减弱 ④本次降水对武汉市的地表形态会产生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同类题2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
斜;从地貌类型看,戊处为
;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
_ _
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
(2)从地质作用看,乙、丙、丁三处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丙处的地貌类型是
,形成的外力用是
。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中②环节为
,人类对海陆间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填数字)。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两项)(2分)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同类题3
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地下水水位上升
D.地表径流量增加
【小题2】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D.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同类题4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条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条河流中,7月份为丰水期的河流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
【小题2】四条河流河口地区的地理环境受寒流影响最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同类题5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面的三个图中,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盆地中一条河流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丙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河流流量与气温对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图
乙图
丙图
(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
(2)甲图①②两曲线
是筑坝后测定的,理由是
。
(3)根据流量情况,甲图河流径流
变化大,解决的主要措施是
,此河应位于我国的
地区;丙图所示河流位于我国的
地区,该河流流量受
的影响较大。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