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M、N两河特征正确的是( )
A.N河水量丰富
B.M河水位季节变化小
C.M河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D.N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小题2】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B.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C.②地:热带荒漠带,地形
D.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小题3】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C.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07 05:3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1~3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此类洪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小题2】“一日一峰”反映了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
A.气候大陆性强
B.降水变率大
C.冰雪融化快
D.自然灾害多
同类题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南美洲,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湖泊东部的奥里诺科河水能蕴藏量大,流域面积8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 225万,人烟稀少。
材料二:马拉开波湖被称为“石油湖”,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为了方便大吨位油轮驶入,20世纪60年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马拉开波市等湖区周边城市大力发展炼油工业。
材料三:图为乙地的气候资料图。
(1) 说明马拉开波湖“湿”、“热”的原因。
(2) 分析乙地冬季降水较少的原因。
(3) 你认为奥里诺科河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电,请说明理由。
(4) 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变化及原因。
同类题3
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河流N是我国()
A.南北方分界线
B.内外流域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限
【小题2】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小题3】近年来,城市M地下水位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下降,其直接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
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同类题4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和( )
A.湖泊水
B.雨水
C.地下水
D.沼泽水
【小题2】该流域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东北地区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同类题5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砍伐植被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③围湖造田 ④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小题2】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
A.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库区蒸发量加大
C.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完全丧失
D.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增加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