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问题。
(1)比较分析M、N两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M河流域种植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10-31 10:22: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蒸锅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图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额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被的数万项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题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的原因。
(2)《史记》记载:“泾水一,其泥数斗。且类且溉,长我长黎”。根据图文信息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2016年伊始,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十年不遇的强烈暴雪。据当地气象台监测,阿勒泰市区的累计积雪深度为57厘米,部分山区积雪高达1米多,局部积雪厚度近2米。
(1)描述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特点。
(2)分析天山山脉对北疆农牧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比较分析①、②两地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4)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多暴雪灾害的自然原因。
同类题3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示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小题1】银川市能在历史上形成七十二连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蒸发弱
B.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地下水位较高
C.森林丰富,涵养水源
D.贺兰山高山冰雪融水的不断补给
【小题2】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小题3】下列关于恢复湿地的措施,可行的有
①全面禁止植被开采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将湿地区人口全部迁往城市
④逐步减少耕地,退耕还湖
⑤发展旅游业,提升经济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同类题4
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读下图,回答下题。
【小题1】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有
①凌汛 ② 水土流失 ③ 河岸决堤 ④ 水位暴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同类题5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
【小题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小题3】若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
B.a变小
C.b变稳定
D.b在枯水期变大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