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游客可以从东方明珠上鸟瞰夜色中的大上海,整座城市灯红酒绿,尽展国际大都市那迷人的风采。
②如今,安全感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夜半时分可在街头闲庭信步,这得益于越织越牢的社会治安防控网。
③余光中的《乡愁》道出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至今悠悠常绕不绝于耳,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的作品却山高水长,永世流传。
④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査,对环境问题要早发现、早査处、早整改,决不能养痈遗患,严防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损害。
⑤长安街十字路口,车来人往,交通协管员再三劝阻行人们不要闯红灯,还是有人对此置之度外,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⑥一到年终,各种盘点纷至沓来,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规”字当选为年度汉字,“小目标”和“一带一路”分别当选为年度国内词和年度国际词。
A.①③⑥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4-15 04:0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___________,在习惯了刷屏浏览点点戳截的生活之后,很多人都感慨“书太难读”,似乎以前啃艰涩的大部头小说却___________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阅读,绝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不值得读。而这,恐怕就是读屏与读书的区别所在。换而言之,虽然数字化浪潮带来了阅读场景的深刻改变,但通过读书沉淀思想进而形成系统思维的人生成长规律不会变。曾经,电视的到来引发了人们对“沙发土豆”的深刻担忧,而身处“读屏时代”,比蜷缩沙发带来的“肢体萎缩”更危险的,无疑是“大脑萎缩”:思维在_______中变得僵化,在众声喧哗中变得无知。习惯了“数字阅读”的跳跃、零碎和_______,我们或许更需要回归传统阅读的节奏、系统与静心思考,找寻那些日渐退化的思维能力。

数字化浪潮中,“会阅读”是一种能力。对于读过万卷书的一代人来说,再去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或许是一种讽制。但事实证明,我们不得不重新去认识和讨论阅读的意义。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反对科技进步的保守派,我非常愿意看到科技推动进步力量的成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科技的副作用保持警惕。“能阅读”和“会阅读”是两个概念,我们的生活让前者保持了趣味性,而能塑造和培养我们的思维和精神的后者、却推动了文明的进阶。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毋庸置疑   甘之如怡   斑驳陆离   浮光掠影
B.毋庸置疑   安之若素   光怪陆离   走马观花
C.毋庸讳言   甘之如怡   光怪陆离   浮光掠影
D.毋庸讳言   安之若素   斑驳陆离   走马观花
【小题2】文中画橫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者让我们对生活保持趣味性,而后者却能打造我们的思维和精神,推动文明的进阶。
B.前者让我们的生活保持趣味性,而后者却能塑造我们的思维和精神,推动文明的进阶。
C.前者保持了生活对我们来说的趣味性,而后者却能塑造我们的思维和精神,推动文明的进步。
D.前者让我们的生活保持了趣味性,而后者却能在我们的思维和精神进行塑造的过程中,推动文明的进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学以“事”为研究对象,文学以“人”为描绘中心,各有侧重。历史上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 。所以,必须把“人”写透彻,才能把“事”说清楚,这是优秀的史学著作所追求的境界。司马迁便把这境界提升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此前的先秦史著,编年体的《春秋》《左传》,国别体《国语》《国策》,总体上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所作的记录,都没有注重突出历史事件中的人。到《史记》,我国史著的面貌才和以往的 “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为中心,简称为“纪传体”。这体例   非司马迁莫属。

《史记》的贡献( )。《史记》注重人物的性格、禀赋与细节,这是司马迁用笔的着力之点、精彩之处。《商君列传》中,魏相公叔座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为接班人,惠王默然不语,公叔座说:“鞅有奇才;您若不任用他,就该把他杀了,千万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后来,公叔座又把这话告诉了商鞅,劝他赶快离开,以防不测。商鞅听后莞尔一笑,说:“既然大王没听信您的话来任用我,又怎能听信您的话来杀害我呢?”如此,商鞅的形象便 。这便是《史记》的细节与性格。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纪”“世家”“列传”皆以人为中心,被称为“纪传体”。
B.“本纪”“世家”“列传”皆以人为中心,称为“纪传体”。
C.“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被称为“纪传体”。
D.“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来写,称为“纪传体”。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在体例上之后,接着表现在性格细节上
B.不是表现在体例上,而是表现在性格细节上
C.表现在体例、性格和细节上
D.不仅仅表现在体例上,更表现在性格细节上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毫无二致 迥然相异 开始 入木三分
B.无一例外 千差万别 开始 跃然纸上
C.无一例外 迥然相异 首创 跃然纸上
D.毫无二致 千差万别 首创 入木三分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