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位于10°S附近太平洋中的某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为缓解供水不足的状况,该国提出此项规划的原因是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小题2】针对该国淡水资源供给不足问题,该国最可行的措施是
A.节约用水
B.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限时供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3-22 10:3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问题。
(1)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名称:
A
,B
,C
,D
。
(2)水循环的能量是
。
(3)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
,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三种循环所共有的是
(填字母代号)。
(4)如何理解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同类题2
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江河水
D.地下水
同类题3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东多西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植被
同类题4
下图甲乙丙丁为2010年我国上海、广西、北京、新疆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可以判断
A.甲生活用水比例高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有关
B.乙地工业用水比例高是由于该地高科技工业发达
C.丁地农业用水比例高于其它三地与丁地干旱的气候有关
D.生态用水比例丙小于丁说明丙地区生态用水量小于丁
同类题5
海河是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下图曲线表示1980~2007年海河流域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生态用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0年后①曲线呈下降趋势,可能由于
A.发展旱作农业
B.城市化加速
C.人口大量迁幽
D.节水技术的应用
【小题2】导致③曲线后期用水量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A.重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的发展
C.重视生态保护
D.全球气候变暖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