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很小的时候,她是一个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在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她成长为一名长袖 善舞的舞蹈家,舞蹈艺术使她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②备受瞩目的南昌市“年度教师”评选活动于近日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南师附小教育集团的 詹腼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南昌市“年度教师”。
③国家为互联网金融正名,但互联网金融业还没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市 场成熟了,竞争也会随之而来,面临的各种挑战还在后头。
④新型播种机实现了“灭茬、旋耕’’与深松施肥、精播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单独作业,不仅大大降 低了成本,还节约了农时,秸秆焚烧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⑤宋代才女李清照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 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
⑥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7-03-01 12:0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诗歌作品“奇”的特征。中唐文学为了 ,实现对盛唐诗坛的突破,有意标新立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则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派,强调明白晓畅;一则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尚奇派,强调“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诗奇而雄,孟郊诗奇而古,贾岛诗奇而清,卢仝诗奇而怪。”

如果中唐诗坛“奇”的审美取向的追寻是共性的话,那么李贺的“奇而冷艳”则是个性的彰显。较之李白诗歌创作的天马行空, ,挥洒自然;李贺则是点滴积累、  。前者彰显的是“天工”,后者呈现的是“思力”。这又让我们自然想到李商隐《李贺小传》一段文字:“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辈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这里强调李贺写作素材的获取、储备过程,又说“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即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可以说,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援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奇而冷艳”实现诗风的“标新立异”、“迥乎不同”。由是观之,李贺被誉为“诗鬼”是  的。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着力于创新,因此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诗风
B.而尚奇派的诸位诗人,其诗风又有差异
C.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唐的尚奇诗派
D.因此诗人的个性禀赋不同,所以诗风不同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 一蹴而就 励精图治 水到渠成
B.另辟蹊径 一挥而就 惨淡经营 不容置疑
C.另辟蹊径 一蹴而就 惨淡经营 水到渠成
D.特立独行 一挥而就 励精图治 不容置疑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B.因为李贺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所以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
C.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就是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D.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它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有关。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