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为了应对城市化对区域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倡导城市低影响开发,鼓励建设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推崇的一项措施,通过对雨洪的拦蓄,增加入渗,削减污染物的输出,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2013年单次暴雨下雨水花园入流和溢流过程曲线(入流水量指一次降水过程中可能补给雨水花园的全部水量,包括溢流量和下渗水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雨水花园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作用是防止城市内涝
B.有一定的蓄水深度,能够拦蓄地下径流,最终入渗补给地下水
C.可以解决城市内部缺水问题
D.该城市雨水花园的入渗能力随季节会有一定的变化
【小题2】雨水花园发生溢流的原因可能是
A.降水强度大
B.降水时间长
C.地形坡度大
D.地表物质构成颗粒大
【小题3】对雨水花园的溢流和入渗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当花园入流量与土壤入滲量相等时,容易产生溢流
B.花园溢流量始终大于入流量
C.花园入流量可以全部转化为地下水
D.雨水中的悬浮物质会堵塞土壤孔隙,影响入渗速度和入渗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7-17 07:01: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东亚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在图示中画箭头完成图中水循环。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循环,水循环各环节中①是__, ②是___。
(2)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简述该地貌的成因。
(3)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4)该地区预修建一条地下隧道,若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填甲或丁),并简述其理由。
(5)图中戊岛屿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同类题2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6年10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发布首都海绵城市解读,未来北京市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植物蒸腾
C.减少地下径流
D.增加下渗
【小题2】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增强城市供水能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3】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跨流域调水,减少开采地下水
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淡化是沿海国家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西班牙是目前应用海水淡化最多的西方国家,海水淡化排放的浓盐水对该国沿岸生态环境构威严重的潜在威胁。
(1)简析西班牙海水淡化工厂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原因。
(2)指出西班牙海水淡化工厂增长最明显的阶段并分析原因。
(3)说明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海域浓盐水不易净化的自然原因。
同类题4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A.地表径流减少
B.地下径流增加
C.下渗减少
D.降水明显增加
【小题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地的
A.水土流失加剧
B.蒸腾减少
C.土壤含水减弱
D.甲乙河径流量变化较稳定
【小题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破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 乙减少
B.甲增加,乙增加
C.甲减少,乙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
同类题5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水的社会循环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小题2】图中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