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标本兼治 , 从源头预防腐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②余秋雨认为,“大、德、中”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秘密。因“大”气魄而进退维谷不易分裂;因“德”而心存善念;因“中”走一条踏实、和谐、可行的路。余秋雨说,中国一直在这样的路上。
③在这期《叮咯咙咚呛》节目中,尚雯婕再次使出了这一绝招:她用法语演唱,与渔鼓道情传承人苗清臣合作了一曲《夜之缪斯》。这种搭配的现场效果还是不错的,不仅主持人赞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蔡国庆、赵忠祥等评委也都给出了好评。
④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老谋深算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⑤按照我们中国文艺圈的理解,鲍勃•迪伦更接近于一个文人,只不过音乐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名声。如果诺奖颁奖词能够从诗人或者文字书写者的角度撰写,鲍勃•迪伦获奖会显得更水到渠成
⑥这方面的教训可以说不胜枚举,近有今年8月闹得沸沸扬扬的连云港核废设施选址风波,远有2009年河南杞县“钴60爆炸”传言导致民众集体外出“避难”,以及2010年的大亚湾“核泄漏”虚惊等等。种种教训无一不在警示我们,打破信息闭塞,让核安全“去核神秘化”已是迫不及待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⑤⑥D.③④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6-08 08: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起于中原、确立于河洛的天下观念,是一个美学问题,因为现代以来的美学研究,已彻底溢出了美仅关乎个体自由及艺术的框架,成为与人的世界经验   的概念。这种经验的感性或者非客观性,天然地铸就了它的审美属性。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人对天地中心和四方的设定天然表现出   的性质。……中国先秦两汉史,除了对天下这一框架的审美创构,它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对其内部空间进行了美学填充。据此,文明价值从中心到四方的递减与美学品质的递减就是一致的;相反,从地方到中央则反向显现为审美品质不断递增的过程。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对天下的认识基本就是这种审美阶梯制的表现。道家则认为,社会愈是文明,愈背离人的自由本性,而荒蛮则预示着人性的真纯和天然。(    )。所谓天下观则正是在儒与道的两两相契中实现了对美的全面肯定。在文明与自然之间,因为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两极的边际,所以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使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原本自然混成、一片苍茫的空间世界,也就在诸种感性元素的配置中朝审美呈现,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世界。所谓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在此则表现为既   又万物井然的世界秩序。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等礼相亢 一树百获 琳琅满目   活色生香
B.等量齐观 一树百获 在在皆是   活龙鲜健
C.等礼相亢 一厢情愿 在在皆是   活龙鲜健
D.等量齐观 一厢情愿 琳琅满目   活色生香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儒家视野中远离文明中心的荒蛮之地,反而代表了道家的审美理想,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
B.道家视野中远离文明中心的荒蛮之地,反而代表了儒家的审美理想,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兼容
C.道家视野中远离文明中心的荒蛮之地,反而代表了儒家的审美理想,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D.儒家视野中远离荒蛮之地的文明中心,反而代表了道家的审美理想,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之所以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两极的边际,是因为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使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
B.如果说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边际的两极,那么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则使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
C.只有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边际的两极,那么发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才使得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
D.尽管儒与道对天下审美属性的肯定重点在于中心与边际的两极,可是发起于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却会使其中间地带饱满起来。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