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增加下渗
B.减少蒸发
C.增加地表径流
D.减少地下径流
【小题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3】海绵试点城市不可能是
A.河北迁安
B.江苏镇江
C.福建厦门
D.新疆乌鲁木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23 05: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循环;其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
(2)通过_______工程,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该工程影响了水循环中的_________环节(填图中数码代号)。
(3)图中甲处是水循环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地貌,主要是经______作用塑造而成
同类题2
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②城市硬底化减少城市内涝
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同类题3
下图为甲湖泊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历史上甲湖泊曾经是一水浅面积大、水温较附近深水湖高的湖泊,湖水几千年来从未干涸。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湖泊却突然消失,被称为“死亡之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小题2】甲湖泊干涸过程中,其湖水主要进入( )
A.岩石圈
B.水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
【小题3】若该地区地壳相对稳定,则导致甲湖泊干涸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植被破坏
B.降水量减少
C.气温升高
D.人口剧增
同类题4
读“水循环”示意图依次回答: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② ;③ ;
④ ;⑥ ;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
。
(3)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数字表示)
同类题5
读中国某区域略图(下左图)及重庆市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宁夏彭阳县曾经植被稀少,如今通过造林工程,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2%。这使大气降水后,地表水下渗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弱,生态环境改善。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