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02 09:0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D.蒸发量增加
【小题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下渗量减少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生活用水量增加
D.城市热岛效应
同类题2
在有些学校操场,铺设塑胶、柏油或水泥等“硬地面”替代原有泥土地面。以改善校园环境。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硬地面”会使水循环( )
A.下渗减弱
B.地表径流减少
C.地下径流增多
D.土壤蒸发增强
【小题2】雨过天晴,常见操场低洼处有沙土落叶等分布。其形成原因主要归结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同类题3
下图模拟某流域在人为开发前后的变化,该模拟可为日后流域开发提供参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此模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 )
A.植被破坏
B.蒸发减少
C.湿地调蓄
D.降雨增加
【小题2】人为改变后造成的流域各项特性变化,其中包括( )
①河流流程缩短 ②流水侵蚀加强
③河流流速加快 ④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同类题4
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左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正在建设的下凹式道路绿化带,右图是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凹式绿化带的建设对右图中城市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不变
【小题2】“海绵城市”的建设
A.不利于地表污水的排走
B.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基塌陷
C.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并能减轻城市内涝
D.有利于发挥绿化带的道路隔离作用,减少交通拥堵
同类题5
读下图完成各题。
(1)花岗岩属于图中(a、b、c、d)
。从地质构造看甲属于
,丙属于
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2)图中①~⑦表示水循环的不同环节,添画箭头表示形成海陆间循环的最基本四个环节(多画少画错画均不得分)。目前人类对其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填代号)。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