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现象,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12-09 10:47: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地处长江干流与汉江交汇口的武汉市内涝颇为严重。武汉曾是全国著名的“百湖之市”。但如今中心城区现存湖泊只剩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存带“湖”的地名。针对武汉内涝严重的问题,有专家提出了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材料二:武汉和重庆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武汉与重庆气候资料(表1与表2)

表1 重庆(29.6°N,106.5°E,海拔260m)气候资料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1961~1990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2 武汉(30.6°N,114.1°E,海拔23m)气候资料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1961~1990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2)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中线工程的大型电源地。请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明显变化。
(3)请从调入区的角度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4)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总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请从气候的角度分析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5)结合资料,分析近年来武汉城市内雨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