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透彻   频律   攻坚战   振聋发聩
B.通谍   竞聘   节骨眼   锋芒毕露
C.精悍   杂糅   识时务   礼尚往来
D.坐标   博取   辨证法   大相径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6-24 03:2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自然的劫难,一种是人为的劫难。前者包括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发等等。竺可桢给中国五千年的气候     (变迁/变化)画出了一个曲线,他发现气温相差一到两摄氏度就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见了“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盛景,也不见了“青山隐隐水迢迢, ”的忧伤。孟子   (指出/指明):“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真可谓(shì)醐灌顶。

人们常常不能汲取历史教训,   (导致/招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只落得“六朝旧事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的结局,古人  (告诫/劝诫)“毋竭川泽,毋漉陂(pēi)池,毋焚山林”。但中国森林面积消失得很快,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推波助,造成很多问题,各种资源黯(huì)消沉。明朝刘基说,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等于是“盗”,天地之盗,我们是盗用天地的财物,但他说我们要善盗,不要“竭泽而”。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   )
A.(shì)醐灌顶   B.洿(wū)池    竭泽而
C.黯(huì)消沉   D.陂(pēi)池    推波助
【小题2】在文中曲线处填入下列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霜天静寂寥B.万里风烟接素秋
C.数树深红出浅黄D.秋尽江南草未凋
【小题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变化   指明   导致   告诫
B.变化   指出   招致   劝诫
C.变迁   指出   导致   告诫
D.变迁   指明   招致   劝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虛,搔首蹰,不知如何落笔。感觉文思枯难以为继,搜索枯肠,衍成篇,自己也觉得内容贫乏索然寡味。有人认为这是腹太俭之过,疗治之方是多读书。经过这个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而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有时  ②  而轻重倒置,洋洋洒洒,拉拉杂杂。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象。须知帚究竟不值珍视,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的加以删。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  ③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踟蹰(chí) 枯塞(sè) 敷衍(fú)
B.腹笥(sì) 一事未竞(jìng)   莫知所届(jiè)
C.症象(zhēng)   扼要(é) 削删(xuē)
D.弊帚(bì) 芟除(yì) 绚烂(làn)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或   旁征博引   境界B.或者   旁征博引   境况
C.即或   信口开河   境界D.或者   信口开河   境况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