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气温决定冰川消融,固态降水决定冰川积累,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冰川的形成、发育与演化。下面左图为天山冰川面积累积百分比图,右图示意1959—2010年中国天山各流域冰川分布及面积变化。研究表明,1959—2010年,天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呈现缩减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区域差异,阿克苏河流域纬度相对较低,但冰川退缩面积却不是最大。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天山冰川的分布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冰川的面积大小与海拔成正相关
B.海拔超过一定高度后冰川面积迅速减少
C.冰川面积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D.冰川面积西部多东部少
【小题2】关于天山冰川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冰川面积变化东大西小
B.冰川面积的变化幅度东大西小
C.1959年以来天山雪线不断降低
D.1959年以来阿克苏河流域内降水增加
【小题3】冰川的缩减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近期持续大面积的冰川缩减会导致当地
A.河流径流减少造成断流
B.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碱化
C.气温升高造成温室效应
D.植被大面积减少造成水土流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4-28 03:06: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下图为利马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处,常形成海雾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暖湿空气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空气中悬浮颗粒多,水汽易凝结
【小题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成因也不相同
B.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C.甲处降水多因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D.乙处降水的水汽与信风有关
【小题3】与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甲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甲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B.受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D.晴天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
同类题2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甲处海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小题1】若甲处在纬度30°附近,则该处洋流可能是()
A.本格拉寒流
B.千岛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小题2】若甲处受洋流影响,等温线数值T
2
>T
1
,则该处可能在()
A.10°W,61°N
B.150°W,4°S
C.157°E,28°S
D.143°E,32°N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乙位于近地面且甲处纬度较乙处高,则()
A.甲可能位于副极地低压带
B.乙可能位于副热带高压带
C.②可能是北半球的东北风
D.④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南风
【小题2】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处为陆地,则对水循环四个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
B.②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
C.③的运动方向受下垫面影响最大
D.④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小题3】如果该图示意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洋流()
A.①为巴西暖流
B.②为西风漂流
C.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④是形成沿岸渔场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4
我国某湖泊面积2.8平方千米,海拔高度483米,湖泊水位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小题2】该地区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高山冰雪融水
B.湖泊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小题3】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环流
B.气温
C.海陆位置
D.降水
同类题5
永兴岛( 16°50’N,112°20’E)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而形成的珊瑚岛,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下图为永兴岛东南珊瑚礁分布图,珊瑚礁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珊瑚礁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A.营养物质丰富
B.有适宜的水温
C.海水洁净度好
D.侵蚀作用较弱
【小题2】当珊瑚礁向M方向生长时,永兴岛
A.白昼较海口长
B.易受寒潮的影响
C.一年中气温最高
D.正午物影朝向正南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