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对深居内陆的干早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水源之一便是高山积雪。为了加强对当地水资源规划和融雪型灾害的防治,人们开始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及风力作用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下图为中亚北部干旱地区某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在不同季节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冬季积雪深度深、覆盖面积广,将会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表现在( )
A.使冬季风速有所降低
B.河流冬季补给量不断增加
C.加剧了当地冬季寒冷程度
D.使土壤湿度不断降低
【小题2】关于该山冬季高寒地带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    )
A.气温随海拔升高不断下降
B.海拔越高,积雪的升华量不断减小
C.高海拔地区多大风,部分积雪被强风搬至低处
D.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越来越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4-24 09:45: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等句描写的就是鄱阳湖上渔歌互答,湖面浩渺的意象。鄱阳湖75.4%的水源来自上游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五条入湖河流,鄱阳湖湖口在正北面,经由40公里长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鄱阳湖水量占长江流域的15%,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长江、五河、郑阳湖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这让鄱阳湖成为了一个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鄱阳湖周边局部图,右图为赣江水系图。


材料三: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鹤等珍稀候鸟及其越冬地。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每年秋后,主要来自我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到这里越冬,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越冬栖息地。

(1)根据材料简述赣江的河流特征。
(2)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第一大湖,请分析鄱阳湖的生态意义。
(3)分析鄱阳湖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的原因。
(4)鄱阳湖北部修新修建了几个风力发电场,请分析鄱阳湖北部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