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图(左下图)”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图”比较示意图(右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小题2】城市化对自然界水的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②城市地面硬化增加城市内涝
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
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8-27 11:4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为我国某大河流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中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1分)原因是
。
(2)C是____地貌(地貌名称),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与_____(甲或乙)岸相连。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______循环。(1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4)为了调节图中河流流量季节分配不均的状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围湖造田
同类题2
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使能见度低于1 km时,气象学称之为雾。当雾随海风到达陆地时,雾中的水滴会逐渐缩小,大气能见度随之提高,但是空气仍然很潮湿,这种雾叫“浓湿雾”。下图为某大陆西岸地区示意图,这里降水稀少,附近海域多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盛行下沉气流②位于内陆高原内部,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③寒流降温减湿使该区域蒸发微弱,空气干燥④沿海山地下沉暖气流与寒冷水面接触,形成逆温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附近海域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暖流蒸发大量水汽遇冷空气凝结
A.沿岸沙漠提供大量凝结核
B.盛行西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C.温暖空气经过寒冷下垫面
【小题3】正常雾转变为浓湿雾是因为陆地
A空气干热
A.植被较多
B.风力较强
C.降水偏多
同类题3
柴窝堡湖为乌鲁木齐市郊最大的淡水湖,距柴窝堡湖东南约5公里的盐湖是咸水湖。近年来,柴窝堡湖不断萎缩,下图为柴窝堡湖位置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暗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B.铁路属于第一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C.冬季是游客攀登图中山峰的最佳季节
D.公路修建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冻土和资金
【小题2】下列有助于恢复柴窝堡湖面积的合理措施有( )
①加强人工降水②减少引水灌溉③阻断地下暗流 ④实施退耕还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4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反复进退
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
D.向北推进
【小题2】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河流流速减缓
B.河流流程加长
C.古湖泊面积增大
D.古湖泊距海变近
【小题3】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
B.河流改道
C.气候变化
D.泥沙淤积
同类题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大坝上游流域面积约82万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约2860亿立方米。该水电站的上游还建有23座水库,发电量较为稳定。
材料二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南美洲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古代“玉米文明”位于安第斯山脉。当今玉米既可作为食物,还可作为能源材料。
(1)简析伊泰普水电站发电量稳定的原因。
(2)从人地关系角度简析美洲“玉米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
(3)简述图示区域发展玉米生产的农业措施。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城市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
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