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  ①   ② 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嘉言懿行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  ③ 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  ④ 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   ⑤ ,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标号位置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类拔萃   深孚众望 因为   反而 比比皆是
B.秀出班行   深孚众望 进而   而且 比比皆是
C.秀出班行   不孚众望 进而   反而 屈指可数
D.出类拔萃   不孚众望 因为   而且 屈指可数
【小题2】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B.家风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D.家风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也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小题3】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现代家族伦理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B.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C.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现代家族伦理的尊崇和修习。
D.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19 07:0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

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品评)。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______,产生难以明状的奇妙美感。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_______,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规则),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率般的疏密。次序井然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点/装扮)得风情万种

【小题1】依次选用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评规则装扮B.品评规律装点
C.品味规则装点D.品味规律装扮
【小题2】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攀缘身材高挑(tiāo)
B.竹竿难以明状
C.裸露(lù)错落有致
D.韵率风情万种
【小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A.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
B.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C.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
D.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媒介形态的演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指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拉动灵活就业人数快速增加。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没有知名度的普通人,靠优质内容创作赢得了关注度。数字经济新趋势,( )。

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 ,对出现的问题,不能 ,而应在规范的同时加强监管。相较于线下门店,网红直播销售的即时性,无疑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对明确违法的行为做到“重拳出击”、 。从平台监管角度看,一方面要保护广告客户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帮助其准确知晓相关账号的流量价值,对商业纠纷要建立常态化的处理机制;另一方面,对“买粉”“刷单”“假评论”“卖假货”等行为,也要加大打击力度。比起监管部门,平台凭借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戳穿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参与到互联网发展更深度共治中来。只有用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作为保障,让人们愿消费、敢消费,才能让消费更好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发生  权益  听之任之  以毒攻毒
B.催生  权利  信马由缰  以儆效尤
C.催生  权益  听之任之  以儆效尤
D.发生  权利  信马由缰  以毒攻毒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改变了传统商业营销格局,让人们看到了社会化营销的新商机。
B.传统商业营销格局得到了改变,人们看到了社会化营销的新商机。
C.改变了传统商业营销格局,让人们看到了营销的社会化新商机。
D.传统商业营销格局得到了改变,人们看到了营销的社会化新商机。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比起监管部门,平台凭借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刺破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参与到互联网发展更深度共治中来。
B.比起监管部门,凭借平台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戳穿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更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发展共治中来。
C.比起监管部门,凭借平台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戳穿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参与到互联网发展更深度共治中来。
D.比起监管部门,平台凭借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刺破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更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发展共治中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番茄一开始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中国,中国人发现它的食用价值之后,对它的热安之情使与日供增。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应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红彤彤、圆溜溜的番茄挂满枝头,像年节时分挂满的灯笼,惹人喜爱。于是红得像柿子一样的番茄,收获了北方人民的爱称一一西红柿。

可是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_____________,才在餐桌上初露头角。大约公元前500年,阿兹特克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 )。欧洲人甚至还认为,吃掉这种神秘的红果实会变成可怕的狼人,于是把番茄叫作“狼桃”。但最终总会出现_________的人。相传,法国有位画番茄的画家,经常面对着这美丽而“有毒”的浆果。有一天,他_____吃下了一颗番茄,之后他躺在床上 着番茄酸中有甜的味道等待去见上帝。结果他不仅没死,反而食欲大增。番茄无毒可食用的消息不胫而走。现在,无论中餐、西餐,番茄都成了菜肴中的经典角色。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在中国的环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B.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C.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D.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在中国的环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西,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历程 敢为人先 鬼使神差 品味
B.进程 敢作敢当 阴差阳错 品味
C.历程 敢为人先 鬼使神差 回味
D.进程 敢作敢当 阴差阳错 回味
【小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摸过番茄植株后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而敬远之
B.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
C.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
D.模过番茄植株后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