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小题1】文中的加点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雕梁画栋B.美轮美奂C.巧夺天工D.差强人意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26 01:33: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______)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孝”道思想具有 的地位。在《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 。从个人层面来讲,通过“孝”,人才能达到“仁”,进而领悟“道”,只有领悟了“道”,人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    )。从家庭层面上讲,“孝”体现在为人子对于父母事生和事死两个方面的具体行径,只有以“孝”来侍奉父母,家庭才能拥有父慈子孝、 的和谐氛围。在政治层面上,孔子提出:“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他并没有将“孝”道局限于个人修养与家庭伦理,而是 ,推及到国家政治,由“事父母”之道衍变为“事君”之道。至此,“孝”扩展成为了“忠”,构建了由“家”到“国”,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举足轻重 俯拾皆是 其乐融融 触类旁通
B.至关重要 俯拾皆是 相濡以沫 由此及彼
C.举足轻重 比比皆是 相濡以沫 触类旁通
D.至关重要 比比皆是 其乐融融 由此及彼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孝”扩展成为了“忠”,儒家构建了由“家”到“国”,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B.儒家“孝”扩展成为了“忠”,确立了由“国”到“家”,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C.儒家“孝”扩展成为了“忠”,构建了由“家”到“国”,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D.“孝”扩展成为了“忠”,儒家确立了由“家”到“国”,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现个人价值是儒家孝道思想的目标
B.儒家的“孝”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
C.懂得“孝”道,就必能实现个人价值
D.实现了个人价值的人,定是仁孝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