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状况和水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④代表水循环的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水循环环节①②③④中,受植被覆盖率影响明显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下列关于水循环原因和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外因是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B.太阳辐射是水循环能量和动力条件的唯一外因
C.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D.水循环可在与其联系的各圈层间进行能量交换,但不能进行物质迁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2-24 04:5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左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水循环中②环节是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A处的地貌可能是右图中的_______(甲或乙),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为_________。
(3)如果上游地区植被遭破坏,图中④环节的流量会__________(增大或减少).
同类题2
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
【小题2】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降水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增加绿地面积
D.修建水库
同类题3
下图为2016年2月份某日某时北太平洋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M处风向为是
A.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小题2】此时与从济南到东京的陆地地理特征变化大致相似的是
A.气温逐渐降低
B.降水量逐渐增加
C.气压逐渐降低
D.日较差逐渐增大
同类题4
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
A.热岛效应
B.内涝积水
C.地下水缺乏
D.干岛效应
【小题2】为缓解上述现象,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地面铺设透水砖
B.完善地下排水系统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扩大空地硬底化
同类题5
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单位:mm),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
A.暴雨天气
B.地下水缺乏
C.城市内涝
D.热岛效应
【小题2】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 “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 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
A.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