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小官巨贪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冠冕堂皇之下隐藏着的一个肮脏灵魂,实在罪不容诛
②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着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国内再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无所不为的精神。
③在埃尔逊实验室的两年里,他的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暴露了他这方面的不足,被同事们传为笑谈。
④担任校长以来,先生朝乾夕惕,孜孜不倦,优化了校园环境,鼓起了老师们的干劲,使全校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⑤王导演对助理热情洋溢的推荐将信将疑,最后看她要求很强烈,就答应她给这位新手一次试镜的机会,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⑥荀卿目睹社会变化,认为“礼治”已然失效,应以刑、法巩固君权,他的弟子韩非,更加变本加厉,惟刑名法术是尚。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31 10:2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许多奏章极富盛名,其中被誉为“清代第一奏折”的《三习一弊疏》是御史孙嘉淦提出的。所谓“三习”,是说人为官时间久了,往往 地生出三个坏习惯,即耳习、目习和心习。孙嘉淦还详细分析了“三习”   养成过程。耳习——(  )。目习——刚开始是排斥不礼貌的人,而后讨厌那些对自己 的,再后来连对自己尊敬但不会办事的,都觉得厌烦了。心习——原本认真地工作,可时间一长,便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再后来不管自己有什么想法,都 了,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产生。“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就是“三习”的恶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随着曾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历代中国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它们都能给人启迪,给人智慧。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曾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历代中国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鱼,
B.随着曾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
C.中国封建社会曾持续了两千多年才衰亡,历史成为了过客,尘埃落定的历代中国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
D.曾持续了两千多年才衰亡的中国封建社会,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始时只是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后来便逐步发展成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也不爱听,最后连他人说不顺耳的话都不行
B.开始时只是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顺耳的话也不爱听,最后连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都不行
C.开始时只是不爱听不顺耳的话,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最后连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都不行
D.开始时只是不爱听不顺耳的话,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喜欢听讨好水平不高的话,最后的与目出连别人有不同意见都不行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小,
A.不由自主  日久年深  敬若神明  自命不凡
B.不能自已  日久年深  敬若神明  自命不凡
C.不能自已  日积月累  敬而远之  自以为是
D.不由自主  日积月累  敬而远之  自以为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甲)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来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乙)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丙)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小题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无时无刻
B.惦念
C.安宁
D.一派苍凉
【小题2】文中的划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