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论在西方文学中还是在我国古代文学中,长篇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总是与民族的历史 。在西方,(    );在中国,长篇小说也是最早滥觞于演述民族历史的说书。所以,如果说诗歌往往被冠以艺术之王的美誉,那么长篇小说则通常被称为民族的史诗。从艺术的功利目的来看,这是一个崇高的荣誉,也是读者对长篇小说的一种阅读期待。人们都希望在一部优秀的的长篇小说中,不仅读到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看到几个 的人物 ,读到一段 的历史,而且看到一幅细腻开阔、 的民族生活风俗图画。这是传统的审美观念对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最高要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曾从作家的角度对这一要求作了很形象的表达:做社会的秘书。当然,做好社会的秘书,不仅要记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段历史的风俗人情,最主要的而且是要掌握住民族在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的历史。所以,勃兰兑斯说,一部文学史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民族史诗演变而来的是长篇小说
B.长篇小说是从民族史诗演变而来
C.民族史诗经过演变,成为长篇小说
D.长篇小说经历了演变,成为民族史诗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与共   栩栩如生   风雨如晦   意味深长
B.息息相关   有声有色   风云际会   语重心长
C.息息相关   栩栩如生   风云际会   意味深长
D.休戚与共   有声有色   风雨如晦   语重心长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主要的而且是要把握住民族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的历史。
B.而且最主要的是要掌握住民族在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历史。
C.而且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民族在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历史。
D.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掌控住民族在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历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17 07:32: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散文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用一连串 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 ,本相毕现,    在诗人的笔下。在中国散文家里,苏轼所喜欢的庄周和韩愈就都 地用这个手法。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參照。上古理论家早已重视诗歌语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在这一点上,( )。

【小题1】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他自己身上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这两句话,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B.从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C.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他自己身上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这两句话,概括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D.从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五花八门 目不暇接 降服 轻车熟路
B.五光十色 目不暇接 拜倒 得心应手
C.五光十色 应接不暇 拜倒 轻车熟路
D.五花八门 应接不暇 降服 得心应手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B.苏轼完成了他们下达的任务
C.他们的愿望被苏轼实现了
D.巧用比喻成为苏轼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