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55千米,总投资达1200多亿元,经过6年的筹备、9年的建设,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这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极大,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 ,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 国的标志,打破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一桥飞架东西,从此再远的距离也不再    。以前,从珠海、澳门到香港,陆路车程需要3个小时之久,而如今只需45分钟。人们可以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    )。大桥的开通,势必促进城市互融互通、协同发展。譬如:在珠江西岸建立仓储分拨中心,将极大降低香港的物流成本;将不断充实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由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看得见、摸得着,不少企业已经    。毫无疑问,世界级大湾区已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是我国实力的又一次极好证明。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打破了“最长 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
B.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创下了“最长 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
C.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D.在多个领域弥补了空白,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街串巷,往来于粤港澳三地确实很方便
B.往来于粤港澳三地,如同走街串巷般方便
C.人们能够很方便地来来往往于粤港澳之间
D.人们在粤港澳之间来来往往,会十分方便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数见不鲜  遥不可及  迫不及待  紧锣密鼓
B.层出不穷  望尘莫及  跃跃欲试  紧锣密鼓
C.数见不鲜  望尘莫及  迫不及待  呼之欲出
D.层出不穷  遥不可及  跃跃欲试  呼之欲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1-11 03:53: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诗歌作品“奇”的特征。中唐文学为了 ,实现对盛唐诗坛的突破,有意标新立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则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派,强调明白晓畅;一则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尚奇派,强调“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诗奇而雄,孟郊诗奇而古,贾岛诗奇而清,卢仝诗奇而怪。”

如果中唐诗坛“奇”的审美取向的追寻是共性的话,那么李贺的“奇而冷艳”则是个性的彰显。较之李白诗歌创作的天马行空, ,挥洒自然;李贺则是点滴积累、  。前者彰显的是“天工”,后者呈现的是“思力”。这又让我们自然想到李商隐《李贺小传》一段文字:“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辈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这里强调李贺写作素材的获取、储备过程,又说“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即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可以说,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援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奇而冷艳”实现诗风的“标新立异”、“迥乎不同”。由是观之,李贺被誉为“诗鬼”是  的。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着力于创新,因此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诗风
B.而尚奇派的诸位诗人,其诗风又有差异
C.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唐的尚奇诗派
D.因此诗人的个性禀赋不同,所以诗风不同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 一蹴而就 励精图治 水到渠成
B.另辟蹊径 一挥而就 惨淡经营 不容置疑
C.另辟蹊径 一蹴而就 惨淡经营 水到渠成
D.特立独行 一挥而就 励精图治 不容置疑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B.因为李贺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所以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
C.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就是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D.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它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