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我们有困难了,你们竭力帮我们,你们有困难时,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他是我们单位前几年从外地招聘过来的一位人才,带领着一帮年轻人,奋战在生产一线,成绩突出,有目共睹
C.将士们在战场上历尽千辛万苦,南征北战,狐死首丘,每每想到这些,我心中总觉得有点不安,试问我们工作时能懈怠吗?
D.以词为诗,苏东坡可是始作俑者,在他的倡导和实践下,词在宋代兴盛起来了,宋词成了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2-27 07:4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甲)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来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乙)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丙)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小题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无时无刻
B.惦念
C.安宁
D.一派苍凉
【小题2】文中的划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