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著作,之所以拥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对许多问题的深刻理论分析,都是通过优美的文笔来表述的。

古往今来,喜读司马迁《史记》的人__________,原因何在?因为司马迁运用史料__________,善于“择其言尤雅者”,将论断融于史料之中,夹叙夹议。鲁迅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指其是史学经典,“无韵之《离骚》”指其是美文经典。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磨练出好文笔,这是历代史学家必备的基本功,当代史学工作者也不能例外。(  )梁启超认为要“多读、少作、改”。多读,就是要不厌其多地研读前人和时人的史学美文。经典。少作,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__________,写一篇是一篇,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不__________。多改,就是要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反复修改。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研读,又可作为美文经典欣赏。
B.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笔朴素自然、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研读,又可作为美文经典欣赏。
C.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
D.离不开他们在历史著作中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数不胜数 独具匠心 呕心沥血 滥竽充数
B.寥若晨星 独树一帜 呕心沥血 鱼目混珠
C.寥若晨星 独具匠心 韦编三绝 鱼目混珠
D.数不胜数 独树一帜 韦编三绝 滥竽充数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怎么样才能够练出好文笔呢?
B.当代史学工作者要怎么做呢?
C.如何能让史学著作文笔优美?
D.怎样才能具备这种基本功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22 06:5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甲)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来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乙)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丙)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小题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无时无刻
B.惦念
C.安宁
D.一派苍凉
【小题2】文中的划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